這個春天,渴望城市能級躍升的濟南,持續迎來“流量”加持,開啟了向頂流城市進階之路。
每天千人打卡的超然樓、“寶藏老街”經三路的老商埠……一個個承載著濟南深厚歷史底蘊的地標,在經過多年的保護和提升后,終于迎來了流量收獲期,成為眾多市民與游客的打卡地。
一
深厚的文化底蘊,是濟南躋身“頂流”城市的根。收獲流量的背后是濟南文化根脈的生生不息,也是濟南對歷史文化資源不斷開發與運營的結果。
以爆火的超然樓為例,始建于元代的超然樓位于大明湖擴建后的八大景區之一的“超然致遠”中,作為大明湖景區改擴建工程重要內容之一,2008年超然樓得以重建。
2007年,濟南啟動大明湖景區改擴建工程,大明湖由原來的“園中湖”變成了“城中湖”,建設了“一路、二湖、六園、九島、十八景”景觀,成為了彰顯泉城特色、延續泉城歷史文脈的特色標志區風貌帶景觀。
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風貌區承載著城市記憶、傳承著城市文脈,是城市內涵、品質、特色的重要標志,更是城市軟實力的重要表現。
二
大明湖所在的濟南古城明府城片區是這座千年古城的標志性符號,是最能體現老濟南特色城市底蘊和特色風貌的區域。
以片區內最具代表性的芙蓉街-百花洲、將軍廟兩大歷史文化街區為例,區域內有芙蓉泉、騰蛟泉、濯纓泉等泉水水系80余處,其中歷代72名泉19處,造就了“四面荷花三面柳,一城山色半城湖”的獨特風光。
“中國四大文廟”之一的濟南府學文廟,現存清代北方最大的古戲樓——題壁堂,全省最大、規格高、保存最為完整的城隍廟——督城隍廟,“曲山藝海、曲水流觴”遺存——江西會館、浙閩會館、八旗會館……片區擁有144處省市區各級文保建筑,是最具濟南味道的老片區。
每個人心中,都有獨屬于自己的城市記憶。打一桶泉水,泡一杯清茶,漫步青石小巷……在濟南古城明府城片區,濟南的千年的歷史可以看得見、摸得著、聽得到,市民游客能夠切身感受泉城的歷史脈搏。
如何加大對歷史文化風貌區、歷史建筑的保護提升,讓更多的歷史文化資源重新煥發活力,涌現更多“爆款”,濟南最近這一會議傳遞了重要信號。
近日,濟南古城(明府城片區)保護提升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召開,對明府城片區的保護提升進行安排部署。
透過會議報道我們可以看到對明府城片區的保護提升的目標愿景,精心展現泉城特色、歷史風貌、城市記憶,給廣大市民游客留下深刻的泉城印象。會議提出要高起點定位、高標準規劃、高水平推進,用心做好明府城片區保護提升工作。
同時,會議還特別提出濟南明府城片區的保護與開發要與“泉·城”文化景觀申遺相結合,堅持保護與利用并重。
三
近年來,濟南不斷加大對古城片區的保護提升力度,先后出臺了《濟南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》《芙蓉街-百花洲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》《將軍廟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》《芙蓉街—百花洲、將軍廟兩個歷史文化街區及周邊城市設計》《歷史街區啟動項目實施性方案設計》等文件。
不僅完成了百花洲及雙忠祠街、芙蓉街等13條老街巷的整治工程和狀元府、題壁堂、壽康樓、督城隍廟4處省級文保建筑的征收和修繕工作,還試點推進文廟廣場、縣西巷微綠地、運署街口袋公園改造升級等工作。
2022年,借助“中優”戰略,濟南古城城市更新項目正式啟動。根據規劃,項目將對征收范圍內與古城風貌不符的建筑堅決拆除,對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筑進行改造提升。其中,作為此次城市更新項目一大亮點的泉道景觀改造也備受關注。按照規劃,未來片區內將打通多條泉道,把散落的名泉串珠成鏈,力爭再現“曲水流觴”的獨特風貌。
近日,濟南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《濟南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(2021—2035年)》。其中在歷史文化保護方面,《規劃》提出將以古城和商埠片區保護提升為重點,實施濟南古城(明府城)片區等城市更新項目,促進保護與更新相融合,實現歷史城區保護與復興。
擁有幾千年歷史文化底蘊的濟南,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稟賦得天獨厚,是樹立良好的城市品牌形象、提升城市形象傳播力的有力抓手。
隨著濟南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推向新高度,這些歷史文化街區必將成為濟南新的文化“名片”,涌現更多“頂流”爆款,進一步打造城市核心競爭力、提升城市軟實力。